1)第二百六十一章 国之强,在于民富_砍翻三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梁铮并未直接回答荀攸的提问,而是反问了一句:“公达以为,大将军不该死吗?”

  何进为了威逼何太后就范,引边军入洛,还四处纵火焚烧民居,所作所为,都已表明他绝非什么好官。

  让一个既蠢又坏之人身居高位,对百姓而言,可谓是一场灾难。

  所以击杀何进,梁铮毫无心理辅导。

  荀攸智慧通达,自然理解了梁铮的意思,同时表情凝重:“渔阳侯,你此举乃兵行险着,就不怕董卓篡夺神器,让你的图谋落空吗?”

  “哈哈哈~”

  梁铮放声大笑:“公达,董卓能否功成,你我心知肚明。”

  凉州乃边塞之州,董卓背后的董家,虽是西凉豪族,可政治地位却并不高,因此哪怕董卓手握重兵,雄霸京畿,关东士族仍然不曾将他放在眼里。

  如今董卓想要凭借废立皇帝之举,来达成权倾朝野之目的,那么意见最大的人绝不是梁铮,而是弘农杨氏和汝南袁氏等高门大姓。

  因为董卓侵夺的,是他们的利益。

  历史上,董卓是第一个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野心家,然而结果如何?

  由此可见,同样的计策,在不同的人手中,达到的效果也截然不同。

  梁铮一点也不担心董卓能够成功,反而乐见其成,让这头来自西凉的胖虎,先和关东士族狗咬狗好了。

  而他可以坐山观虎斗,等待一个合适的出手时机。

  仅仅寥寥数语,荀攸却是已然猜出了梁铮的大致计划,目光不禁黯然:“看来,局势已经无法挽回了。”

  梁铮也随之慨叹:“自何进听信袁绍建议,引董卓入京开始,一切就已无法挽回。而我们能做的,无非是将损失将至最低。”

  荀攸双眼凝视着梁铮:“所以你才会在这个关键时刻抽身事外,行此欲擒故纵之计,待董卓倒行逆施,重创京畿之地的士族名门,然后率军勤王,我说得可对?”

  梁铮目光坦然,并未否认,反而笑着问道:“是又如何?”

  “与我们联手,一同除去董卓,你的目的一样能够达成。”

  荀攸仍旧想要拉拢梁铮,诛杀董卓。

  梁铮却是摇头:“公达,你可知昔日商鞅变法,为何能够壮大秦国国力,奠定了日后一统天下的基业?”

  荀攸文言深思,然后便只回了四个字:“赏罚公平。”

  梁铮点了点头:“秦国当时以军功赐爵,士卒无不闻战而喜,确实当得起赏罚公平四字。然则秦国之胜,真正的原因,在于生产关系的调整。”

  “生产关系?”

  荀攸还是第一次听闻这种说法,梁铮的言辞通俗易懂,他很快便理解了其中之意,露出了然的神情。

  而后梁铮才继续说道:“战国时代,铁器得到巨大发展,而大量铁制农具的出现,壮大了自耕农这个群体的实力。”

  随着人类技术的发展,尤其是金属冶炼技术的

  请收藏:https://m.bqgtop.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