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百二十章 祖宗保佑_砍翻三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也许是真的先祖显灵,上苍保佑,总之梁铮的这香啊,没白烧。

  黄睿拎着一个小木锤,亲自动手,轻轻敲碎已经结块的泥土,露出里头还冒着热气的各种构建,有的方有的圆,有棱有角,模样说不出的怪异,虽无精巧繁杂的花纹修饰,却又有着让人惊叹的奇异美感。

  此乃工业之美!

  因为是一体浇筑,而且模具设计得极为精细,所以即便是没有认真打磨过,也依旧让人看得赏心悦目。

  “还是有点毛刺,不过在接受范围内。”

  梁铮走上去,脚步轻盈,围着滚烫的铸造件绕了几圈,脸上带着止不住的笑容:“只要在稍微打磨一二,便真的完美无瑕了。”

  似乎是由于铸铁并不是那么纯净的原因,表层的金属色泽上差了几分,略显粗糙,比起梁铮在后世见过的那些模具成品,眼前的玩意连假冒伪劣都称不上,只能勉强算是个“手工艺品”。

  不过这倒没什么要紧的,因为梁铮眼下要解决的首先是有没有的问题,完美的成品不可能一蹴而就,目前最重要的是收集模具材质的收缩比例数据。

  还是那句话,砸钱,试错,分析,总结,工业没有捷径可走,唯有基础牢靠,方法正确,才能垒土成山,积水成海。

  梁铮在模具稍微凉一些之后就拿出尺子开始测量起来,相比较原木模型,现在的铸铁成品肯定是要小一些的,可究竟小在哪里,小多少,原因是什么,那就是最重要的数据了。

  将测量得到的数据一一记录在册之后,梁铮稍微一计算,就大致上得出了模具的收缩比例细节。

  有了数据,接下来的事情自然就好办得多了。

  梁铮继续命人再多制作几套同样材料的模具,毕竟误差值是要考虑在内的,虽然完全的标准化是别妄想了。

  但尽可能的精细化还是十分的有必要,毕竟做事情,最重要的就是认真和专业,用科学的理论,积累知识和技术,然后吊打古典时代的经验主义。

  在梁铮看来,虽说现阶段精细化的低效率,跟标准化、模块化的高效相违背,可这点代价是值得的,标准化是未来的趋势核心,现在慢点,就当积累和总结经验,慢慢把技术提升上去,总归是能够看到希望。

  反倒是为了效率舍弃标准化,那才是要命,结果可能就是一辈子走不出小作坊生产的落后产业模式。

  这种技术路线的选择,千万不能抱着“以后再改”的想法。

  其实标准件替换这种思路,由来已久了,比如当年的大秦,就曾搞过类似的流水线生产模式。

  可如果连铸造公差都不能控制,那还谈什么批量制造?

  精细化、标准化和模块化,这其实是三个内容,以汉代当前的技术水平,哪怕有梁铮这个“外挂”,现在就想要达到模块化运用那也是不可能的事

  请收藏:https://m.bqgtop.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