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72章_逐艳金庸群芳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圣贤之道。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此凡人不可缺,须学才知之。

  如何学?人之初,性本善,真纯不伪,就名曰「道」。礼记中庸篇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

  是道之正解。其中天性知者,称曰良知,就是性「德」。又有天性能者,称曰良能,就是性的「仁」善。三者乃内之根本。本体具备,由内至外。「艺」术百工,一切事物,有形无形,此为本也。凡六艺四教,典章文物等,都包括其中。不过因时增减而已。此是外之大用。

  孔子之行: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即非读书人,亦可享用,不分彼此。”

  程老夫子说得口快,突然想到面前的只是一群十岁以下的孩童,根本不可能听懂自己所言,不由心下苦笑,赶紧打住。他此是二程的传人,虽学识未能有奇解,却也中规中举,学问上稳扎稳打,亦为儒士所景仰。人前往求教,他为之解惑,一来一去,人多了,名气自然而然就出来了。

  程老夫子暗暗叹一口气,他以教导小孩为生的境况未尝不是声名所累,所谓人言可畏,在众目睽睽之下,名士一举一动都有人注意,时常受到议论,压力之大非常人所能想象。

  “李军,你有何体会?”

  众学子中李军年纪虽然不是最大的,但是坐在一群小儿中间,牛高马大,鹤立鸡群,每次都是他中标。

  “格物致知,由内致外,依善据德,择前人所说,听众人所言,去芜存精,成就圣贤之道。”

  李军晰暗里哀叹,不偏不倚恭谨回答。

  “善哉!善者从之,不善去之。依善据德,去芜存精。学之一道,东邪得其中窍门矣。”

  程老夫子击节赞叹。不得不说在众多蒙昧小儿中有一个思维敏捷、见识独特之学生,实是令人赏心悦目之事。

  不过,这个小是个天才不错,但是经常把他气得半死,程成有一次引用张载的学说:“金铁有时而腐,山岳有时而摧,凡有形之物即易坏,惟太虚无动摇,故为至实。”

  这小子驳道:“太虚无形,手触不到,眼瞧不见,你怎知太虚无动摇?有何证之?”

  按张载说的太虚无形,为气之本体,那么既是无形,你又怎么知道太虚无动摇呢?这个疑问将程成问到哑口无言。追究起来正如“子非鱼,焉知鱼之乐?”

  之类哲语,只能博人一笑。

  又有一次说到宋真宗的名言:“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这小子嗤笑道:“没出息的男人,有本事就去赚大钱娶美人,一头钻在书里意,没有比这更龌龊无能的事了!”

  此语让各学子闻之喷饭。“表面疯言疯语,实际暗含道理。”

  程成也不生气,二十点头称赞:“此子有东晋遗风。”

  老夫子鲜少赞人,

  请收藏:https://m.bqgtop.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