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百五十九章 《大明时报》(八)_大明求生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现在是弘治年,大明宝钞已经名存实亡了,大明历朝发行的铜钱从洪武通宝起,还有永乐通宝,洪熙通宝、宣德通宝,大明从正统起到景泰,再到天顺及成化,当前的弘治共五十余年了,一直没有发行过新的通宝,发行新的通宝已成当务之急,提到了日程。这就是往后的弘治通宝。

  中国人自古以来忌讳就很多,皇帝更是如此。尤其到起名字这块,更是登峰造极。大家都知道,宋元两代除了通宝钱,还有元宝钱。可到朱元璋这行不通了。大明只铸通宝,而不铸元宝。一来,元宝的元字,犯了朱元璋名字的讳。皇帝名字里的元字怎么能用呢?二来,朱元璋也忌讳元朝。一个被自己亲手大败的旧日王朝,怎么能用它国号中的字呢?至此,明代所有铸钱只有通宝。后世子孙遵循着开国先祖的制度始终不变。一直到南明永历皇帝都是如此。

  章子俊是算计好了《大明时报》对大明的冲击有多大,在朝廷还没有反应过来之时,早就为《大明时报》的发行量做了“兵棋推演”,刚从平安镇运来的八台手摇式印刷圆盘机,正在《大明时报》内庭中一字排开,往后每一台机子只印时报的一个版面,中途不用调换安装别的印版,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印刷产量。而在左右阆苑边上,正在清理出那些假山,细竹,回廊,凉亭,石桌石墩子之类,一边营造一个仓储之地,一边营造一大印刷车间,等待着后续最后一批十六台手摇印刷机子,到时《大明时报》的规模共计有24台印刷机,日印六千本《大明时报》不再话下。而正厅用作铸字排版用房,把袁洁的花园别苑变成了一个工坊场所。

  又在正门边上,围墙口开一间房作为售卖历年来卖不出去的《大明时报》库存,也作为《大明时报》创办以来的成列。也是街面上卖报的小童及书摊领取《大明时报》的地方。就目前只有第二十三期、二十四期已售完,二十五期正在开卖,二十六期还在开印中。

  正因为《大明时报》的连续性,每日前来零购的人络绎不绝,自二十五期发行开卖后,就有许多京城周边的书商前来要求代卖或是直接进货运到宛平、大兴、昌平、良乡贩卖,章顺忙的焦头烂额。

  《大明时报》不担心会不会有书商盗版,毕竟此时的书商不讲武德,只要看到市面上有好书,就会复制盗刻私印,官府是不管的,因为没有这方面的法令,比如像四书五经等重要书籍,需要有官方审定样本,允许地方翻刻,但是不能另刻,即照样翻版,不能走样即可。这样的规定对民间的书籍更无约束力了。

  可是《大明时报》有所不同。因为有时效性,就目前售价五文铜钱,如果盗版翻刻的话,连成本也收不回来,不就亏

  请收藏:https://m.bqgtop.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