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百十二章 平安府代银券(上)_大明求生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此时的章子俊正在和一个人聊的正欢,这人正是陕西副使督学杨一清,此人多才多艺,杨一清字应宁,号邃庵、石淙、三南居士,云南安宁人,在章子俊的记忆中还是一代名臣。跟目前正在纂修官修《宪宗实录》的李东阳及正在服丧的刘大夏被称为“楚地三杰”。

  杨一清多才多艺,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同时学识广博,这些年来一直在西北为官,成化八年壬辰科进士,授中书舍人,后又升任山西按察使司佥事,现为陕西副使督学,尤其精于边境事务。能把奏议形成成套文书而被《四库全书》收录的也只有杨一清的《关中奏议》《督府奏议》《纶扉奏议》等。当然这些书的形成目前杨一清正在书写第一本《关中奏议》,这些看上去像是“账簿”一样的记载,却不知往后会流芳百世。

  《关中奏议》中所记录的不单单是陜西都司所属各卫所管屯官员人等,还有钱粮,记亩数,屯田水利,卫官军俸粮布花及在库官钱等,官吏人等盗支盗卖侵克渔猎,卫所月粮布花马匹草料及马价钱钞均徭赃罚银物预备仓粮等,充军者发极边卫所充军事项,都司卫所学校照府州学廪膳名数从提学官考定储养,地震缘由理合各另申报伏乞照验施行,各边闗隘城堡严谨武备防御边患,民情灾伤事理理合呈乞照验施行等,因边敌侵犯兼天年薄收饥馑逃亡生气未复即今钦命大臣处置边储催征积年拖欠未完粮草等....。像这样的奏议也没谁了,可以说事无巨细,日累而下造就了一方从官场到地方再到百姓生活,包涵了从朝廷到民间所有方方面面的百科全书。

  杨一清当然不会放过对榆林平安镇记述,可是当越来越多的平安镇信息传达到杨一清的脑海中后,就会发觉许许多多奇怪的不合当朝的处世理解,新产品,新事物,新思潮层出不穷。

  这里说的新思潮可不是推翻当权者的统治,更没有“三民主义”“爱国主义”,而是在生活上的方方面面,比如卫生状况,衣着,饮食,教育等方面,也是所有百姓所关心的这些。

  现在的平安镇就像是在这个时空中的一头“怪兽”,起码目前在地球上此时的平安镇就是一个重工业最集中的地区,从采矿到治炼出产粗成品再到初级加工所需的材料,最后出产所要求的各种成品,特别是炼铁厂,玻璃厂,水泥厂三大巨头,绵沿无定河边上大兴土木营造,从鱼河堡到上盐湾再到镇川一线已连成一片,大有把米脂也要连接其中,五十米宽的双向马车道上车流不息,沿线正在修筑路基建造一条从榆林到绥德的米轨铁路线。这也是章子俊目前最大的工程,前期的基本框架已经搭好,后店工业区的轨道车辆厂及一大批配套工坊早就建成。自

  请收藏:https://m.bqgtop.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