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百七十五章 弄巧成拙(上)_大明求生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褚桂平理直气壮地道:“季氏有恶疾,算不算理由,怎么面对褚家的祖先,故休也。”

  此时季家公出来说道:“亲家公,姑爷请回,家女本不该嫁人,生出不必要的事端,事情到了这一步不怨谁,小女命苦,上月已然出家为尼,从此就断了这门亲事可好。”

  对于季家这样的回答,让老罗头及褚桂平听后很震惊,良久后才缓过神来,知道事情以无挽回可能,才怅然若失状回城而去。

  这件事对褚桂平来说很是意外,本来是休妻,结果是女方抢先一步遁入空门,多少让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褚桂平愤愤不平起来,到底是谁休的谁。而老罗头却是直摇头,怪上天不公,命中注定,为何天不逐人。也不想知道到底是为何了,反正这些年来万事不顺,得寻摸个吉日进香拜佛。

  欧阳修有诗云: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李念致日思夜想,满脑子里全是那女子对着自己摄魂入魄的一笑,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常常梦到那女子在一片桃源深处,不管自己怎么追赶,想上前询问是那家女子,总是追逐不上,梦醒时直觉浑身虚汗,气喘嘘嘘,久日人廋一大圈,总算挨到了上元节这一天,急急地寻到了褚桂平,许诺道:“今日只要把事情办好,就给褚桂平十两纹银。”

  十两纹银在成化年间就是一大笔钱了,此时的米价是一两银子能买到四石米,明朝的一石米约重153.5斤。这个斤不是500克的斤,而是明代594.6克的一斤。

  《明史》中记载,在明朝永乐年间,京师百官的工资是各自拿着工资单到南京去领大米,米价便宜的时候,拿工资单领到七八石大米才能兑换一两银子。也就是说,当时的一两银子可以买到七八石的大米。

  为什么要特别在此说明此时的物价,这就要吐槽一下五百年后的那些影视剧拍摄的古装戏,动不动就是往桌上一拍,口中大喊道,小二好酒好菜给大爷上来。哗地一下,桌上就是一只硕大的银元宝。称奇的动不动就是手握一大把银票,连一万两的银票也有,还有十万两,就当是天地银行发行的,也不用这么夸张吧。还有一个常见的古装桥段,一家破落的小酒馆中,那掌柜面黄肌瘦,颤颤巍巍摇头说道:“小店小本经营,生意本就不好,今日只收了二十两银,可怜可怜老朽,军爷要小人八百两实在是没有哇,万望军爷宽限几日。”

  玛德,日入二十两,还说是小本经营,生意不好,也是醉了。

  可以说整个明朝的物价几乎是五千年以来最稳定的朝代,除去崇祯朝,整个明朝粮食价格基本维持在200-500文一石之间,没有特别便宜和特别贵的时候,也就是在1.5文-4文/斤的

  请收藏:https://m.bqgtop.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