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32章 十月战争。_血染大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哈大全在宁死苦想,要怎么搂到更多的钱。

  只有有了钱,打起仗来,心里才有底。俗话说:“大炮一响黄金万两。”

  不是挣一万两,而是花出去一万两。

  哈大全再次下令,把福建省内所有金、银、铜矿全都收归国有,也就是全部归哈大全所有。开采出来的金、银、铜全部都制成金元、银元、铜钱投入市场流通。

  就在哈大全热火朝天的搂钱的时候。

  崇祯三年十月末,一封战报送抵马尾。

  十月七日,搜索南下的第六分舰队,在岛链中段的一处海域,遭遇八国联军的前头部队,双方展开激战。

  大战一天,入夜时分,双方才各自退去。

  就在战报送出之后,在这条岛链的各处,搜索分舰队多次与八国联军遭遇,大战十余场,持续十三天。

  这场遭遇战,后来被称为“十月战争”。

  同时也拉开了一场覆盖整个南洋的大海战的序幕,这场大海战将持续数年年之久,也把哈大全的力量彻底的拖在了南洋,使哈大全无暇北顾。

  哈大全说:“我要知道具体情况,我要知道我的敌人都是些什么人。”

  根据哈大全的要求,战争经过被整理出来,用最快的度送到马尾。

  摆在哈大全面前的,是一座小山般的作战日志。

  哈大全的舰队,早期由纯三郎,加隆青次和安妮共管。安妮按照西方人的习惯,要求每艘战舰都必须详细的记录航海日志和作战日志。这一惯例,被很好的延续了下来,每艘战舰上都安排了文书副官,专门负责日志的记录工作。

  哈大全从成山的日志中,找出了第六分舰队的航海日志。

  打开日志,看到的是潦草的笔记,在摇晃的桌子上写字,实在很难写出公正的字体。黄的纸业也说明她经常受潮,又几次被烘干,符合海上生活的特点。

  “十月七日,天气很糟糕,从半晚开始下雨,海浪越来越大。每次短波的落差都在加剧,连最好的船员,也很难在甲板上站稳脚跟。我们只好用绳子,把自己栓在最进的固定物上。”

  在这里,日记上有一道很长的滑线。当时的海浪很大,文书在写日志时,不小心在上面重重了画了一笔。

  “该死的天气,该死的大海,我想回家。”

  大概是心情过于紧张,书写者竟然把自己的心情也写到了公用日志上。

  日记在这里中断,夹在里面的是两页书写公正的文档,这时后来有船员叙述的当晚的情况。

  十月七日,黎明前的风浪很大,雨也很大。船上所有的人都在艰难的拼争着,他们收紧船帆,不同的向外波水,虽然海水很快又会涌进来。

  分舰队的所有战舰,不得不拉开距离,防止因为海浪的波动,使三艘船撞在一起。

  作为分舰队游击将军的岳一鸣说:“这次的风浪不算大,更大的风浪我

  请收藏:https://m.bqgtop.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