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百四十一章 是危机也是机遇_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去年开始的极端反常气候,让江西乃至周边一些地方都遭到了严重的干旱,这也给正处于工业快速发展当中的大楚帝国带来了一些阴影。

  不过也只是一些阴影而已。

  大楚帝国可不是前明或是古时候任何一个封建王朝,生产力极为低下,面对天灾统治者纵然有心救灾却也没有足够的能力。

  但是大楚帝国不一样,大楚帝国是一个正儿八经进入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帝国,大量机械设备的应用,使得大楚帝国的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虽然大楚帝国还没能解决杂交水稻问题,也没有能够搞定化肥问题,但是生产力的提升依旧给农业带来了极大的助力。

  比如更多,更好的农具,农具作为农业生产里的重要工具,在粮食生产里的起到的作用非常大。

  良好而充足的农业工具,可以让农民们同时耕种更多的土地,哪怕是在无法提高单位产量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种植更多的土地来提升粮食总产量。

  此外大楚帝国的充足国力,也让大楚帝国拥有了古时候的封建王朝所无法比拟的各项水利设施以及道路等交通设施。

  尤其是水利设施更是遍地都是。

  如今大楚帝国的水利设施,虽然无法和后世相提并论,甚至远远不及,但对比传统封建王朝也是强了数倍不止。

  以这一场旱灾而言,如果放在前明那会,哪怕是明初时期的盛世,没有内乱,朝廷也尽可能赈济,恐怕也会出现大规模的饥荒,进而导致无数人饿死。

  因为以前明时期的生产力,根本无法阻止大规模的粮食绝产,同时也不可能用便捷的方式把大量外地的粮食运输到灾区。

  但是大楚帝国却是可以!

  之前修筑的大量水利设施,并不是没有发挥作用,相反前些年修建的大量水利设施发挥了极大的作用,要不然话今年很多地方就不是减产,而是颗粒无收了。

  依托强悍的水利设施,很多只是遭到普通干旱的地区里依旧能够依靠蓄水库、引水渠等方式保证最基本的农作物的浇灌。

  一些干旱严重的地区里,也能够通过水利设施确保部分农作物的生产,大规模的减产不可避免,但是当地也不至于说全部绝收。

  而在这个时节里,哪怕是保住了部分粮食的收场,那也是殊为难得的,这样也就不用从其他地方大规模调用粮食了。

  哪怕大楚帝国的交通运输方便一些,但是大规模调运粮食的成本也是非常高的。

  而调运粮食的基础,也是得益于大楚帝国那遍布全国的水利设施。

  大楚帝国可是大的很,虽然赣中那边遭遇严重干旱,但是风调雨顺的地方也不少,尤其是江南以及湖广这粮食主产区,虽然降雨量整体也少了一些,但得益于当地的良好水利设施,基本上不受干旱的影响。

  大楚帝

  请收藏:https://m.bqgtop.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