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九十九章 糜烂的大明局势_重生李岩之再续大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当李岩决心不顾大明的局势,埋头一心发展自己的时候,坐卧不住的满清再次出兵了。

  虽然西面战场由于明军的主动进攻而变得岌岌可危,但正因为如此,才要在最短的时间打掉朱慈烺为首的大明朝廷,让大明再无领头之人。

  不过,此时郑成功在泉州府驻扎,在联合了郑家的各大势力后,拥众二十余万,这可不是大顺军余部那种拖家带口的20余万,而是全部士兵的二十余万。这对于满清来说,无疑是极大的威胁。

  1646年冬,博洛亲自带队进攻泉州。虽然清兵数量只有十多万,其中的中坚满洲八旗更是不到一万。

  郑成功有心拿这支清军立威,主动发起了进攻。事实证明,郑成功想的太美好了。此时的郑成功还不能算是一名合格的军事统帅,只能算是一名满腔热血的青年人。他只看到了敌人的数量只有他的一半,却没有考虑到双方士兵的素质差距。郑成功的军队,大多是新招的渔民与海盗,很少经过训练,经历的战事更少。即使是所谓经验丰富的海盗,也不过是在海上劫掠商船,哪有什么正规军团作战的经验?

  反观清军,即使投降的明军,也是多经战阵的精锐,战斗经验丰富,还刀口舔血,不惧牺牲,岂是郑军这样的乌合之众所能对抗的?

  仅仅一战,郑军就被清军打个落花流水,满地找牙,哭爹喊娘的一路败退到了厦门岛,兵力折损过半。此时的厦门还被人称为中左所,只因为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永宁卫的中、左两个千户所移驻嘉禾屿,并筑厦门城,此后遂以中左所作为厦门岛的代称。

  经历人生首次惨败的郑成功一时陷入了沉思,“难道正如老爹所言,满清大势已成,其兵勇不可当,非我明军所能抗衡?”虽然最终也没有改变自己听从大明朝廷的心意,但是对清军不免有了惧意,此后再不敢发动大规模进攻。

  清军水师力量有限,一时攻不下厦门岛,只能悻悻而回。在留下一队万余人监视已经被打怕了的郑军后,就继续南下去了。1647年初,以李成栋为先锋的清军已经抵达广东揭阳,当地明军一哄而散,投降当狗腿子的也不在少数,再一次让世人刷新了对明军的认知:没有最无耻,只有更无耻。

  一月底,李成栋的清军来到惠州府城。

  从表面上,惠州府城驻扎的林察部,数量也有一万六千余人,甚至比李成栋的兵还多近一倍。但是,畏惧清军如虎的林察部明军根本不敢出战,只敢拒城而守。不过,单纯守城也确实能够最大程度的发挥明军这样的软脚虾的战斗力。三天的战斗,明军与清军的伤亡基本相当,其实这已经是相当丢人的战绩了,在以前,什么时候守城一方也会伤亡如此之大了?无非是明

  请收藏:https://m.bqgtop.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